公司新闻

AYX爱游戏非遗缛彩雕出共富华章 “非遗助力共同富裕”的东阳实践

2023-03-13 18:06:4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150个非遗项目,272名非遗传承人,151个非遗传承基地,1个国家级传统工艺工作站,铺陈开一幅新时代的《清明上河图》。

  继2022年底成功创建省传统民居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后,2023年我市非遗保护工作又取得“开门红”——成功入选浙江省“非遗助力共同富裕”试点地区。在省文旅厅近日召开的全省“非遗助力共同富裕”试点工作会议上,我市作为8个试点地区之一作了交流发言。

  东阳给出的答案是——推进传统工艺振兴,打造高质量产业集群,不断丰富非遗的应用场景,从而将独特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共同富裕的澎湃动能。

  【场景】1日上午,卢宅非遗街区“铁门里”建筑群内,东阳道情省级非遗传承人吴洵梅第二次收徒仪式举行。欢快嘹亮的道情声,在粉墙黛瓦的明清建筑群上空飘荡。

  而在“东阳非遗传承人”微信群内,一场接龙活动风生水起,即将举行的卢宅非遗市集,已经吸引了近百名非遗传承人报名,火爆程度前所未有。

  【实践】“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后,我们准备恢复中断两年的周末非遗市集。今年非遗市集将在往年的基础上提质升级,更加注重品质,此外,还计划开辟新场所,扩大新影响。如在横店开‘分市’,利用横店影视产业为非遗引流。”市非遗中心主任吴海刚说,非遗市集已成为非遗传承人常年“亮活儿”、非遗项目常年“晒家底”的集散地。

  作为金华市首屈一指的非遗大县,东阳拥有数量可观的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但绝大多数藏于深闺不为人知。2018年底,依托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卢宅,全省首个非遗街区建成开放,吸引了近20位传承人入驻,集纳了30多个非遗项目。次年,非遗市集开市。从此,非遗传承人有了常年“亮活儿”、非遗项目有了常年“晒家底”的大本营。一次次市集和活动,东阳非遗亮出了精彩、晒出了底气。活色生香的非遗,助力了卢宅成为东阳“城市客厅”,东阳民众和各地游客无不为东阳非遗的文化味、精致性而倾倒。

  “卢宅既是非遗聚落,也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卢宅传统营造技艺的核心实践,这里有很多传统民居需要保护活化。2019年我搬进这幢民国小洋楼后,开始探索传统民居保护和传统工艺活化的融合路径,应该说收效明显。”东阳锡艺金华市级传承人卢晓侃说,入驻4年来,他参加了几乎每一期非遗市集、非遗夜市、非遗学堂等品牌活动,开发非遗文创产品20多种。

  传统工艺要振兴,首先要进入公众视野,让公众了解它、喜欢它、使用它。除了展示性的非遗街区,我市还投资55亿元建成木雕小镇,汇聚省级以上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30余名,形成了集创意设计、生产销售、休闲旅游、传承教学等功能为一体的产业发展平台,打造了东阳木雕、红木家具、传统营造等非遗“大项”的生产性保护聚落。

  【场景】连日来,市明堂红木家俱有限公司六联厂区,工人们正忙着加工牌坊木构件。不日,这些构件将运往福建,用于建造4座大型牌坊。这是明堂红木立足家具、多元发展的探索。

  “可以说,目前东阳红木家具企业都在谋求多跨场景,1.0版是从家具转向室内整装,2.0版是从整装转向传统营造。”对此,明堂红木总经理张向荣认为,东阳应该充分利用木雕、传统营造等既有优势,从“各自为战”转为“抱团取胜”,发展木文化产业。而早在10年前,卢宅传统营造技艺金华市级传承人赵一豪就提出了发展木文化产业的设想,建议东阳传统工艺围绕木文化,织就产业链,建构产业集群。

  【实践】振兴传统工艺,实现共同富裕,就要让非遗更好地与产业结合,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对于包括非遗在内的文化资源来说,产业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此,我市深入挖掘非遗的市场价值,为建构非遗产业集群营造良好外部环境,让非遗“活起来”更“火起来”。其中,东阳木雕作为最具东阳特色的非遗IP,近年来在顶层设计推动下,与红木家具不断融合发展,同时黏合东阳传统营造,形成了以“东阳木雕”为代表的特色文化产业集群,成为浙江省最具特色的区域经济之一。

  “东阳现有的传统工艺中,传统营造能集合最多的非遗项目,实现产业集群最大化。”市文广旅体局党委委员黄俊成介绍,东阳木雕引客来,挟东阳传统技艺行走四方的“东阳帮”,则缔造了东阳初代“地瓜经济”,带动竹编、家具、石雕、砖雕等众多传统工艺走出家门。2017年,我市又争取到中央美院驻浙江传统工艺工作站落地东阳,成为浙江省首个国家级传统工艺工作站。目前,工作站已与中央美术学院、同济大学等多所国内知名高校建立合作,承办国家级论坛2场,举办营造传承活动30多次,为传统营造技艺传承强化了智力支撑。

  围绕木雕、家具、传统营造三大非遗项目,我市不断加强非遗活化利用。木雕红木家具、竹编产业实现了现代审美和传统韵味融合,全屋整装、仿古建筑、古建修缮产业齐头并进,已经形成了集木材交易、产品设计、加工制作和市场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木雕红木家具企业1300多家,从业人员超10万人,全产业链总产值超过700亿元。如果计入以传统营造为核心技艺的古建企业,则全产业链总产值已近千亿元。

  【场景】走进位于湖溪镇南塘村的市瑞德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现代化的机械和古老的织机和谐共处。作为东阳草编墙纸织造技艺传承基地、市级非遗工坊,瑞德装饰去年升级为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带动了多省份近千名农民种植草料、加工墙纸。“我觉得草编墙纸织造不单单是一门生意,更是一份社会责任。”公司董事长张一粟说,作为传承人,不仅要让这项传统工艺更好地存续,更要让它成为推动共同富裕的“法宝”。

  与草编墙纸从传统迈向现代不同,位于三单乡圣门潭的“林栖三十六院”之蓝染工坊内,经过1年多实践,东阳蓝印花布在一群村妇手下“起死回生”。从三单乡走出的设计师林栖也是蓝印花布东阳市级传承人,她把传统工艺植入传统民居,打造“民宿+非遗”,吸引了省内外游客前来打卡,在激活了山村的同时,还以蓝染非遗工坊带动了村民增收。

  【实践】《“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提出,推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我市集聚非遗资源,以“宜居、宜业、宜游”标准指导镇村建设。实施文旅“百县千艺”“百县千集”工程,盘活古村落、古民居资源,植入非遗业态,推动传统工艺向公共文旅产品转化,既让乡村靓起来,更让村民富起来。

  入选全省文旅助力共同富裕最佳实践案例的三单乡“林栖三十六院”,其以非遗项目蓝印花布为核心,建成了土布、银器等小型非遗工坊6家,非遗展示场馆2个,非遗民宿40间,形成了独特的非遗生态圈,目前已带动当地就业500多人,吸引游客超6万人次。

  与此同时,我市积极培育发展“非遗+产业”项目,建成生产性保护基地47个、非遗工坊17个,推出“吴宁手作”非遗区域公用品牌,带火了传统饮食、影视周边文创等非遗产品。如联合横店梦外滩景区,打造非遗文创、非遗工匠美学主题街区“玲珑街”。我市还深入挖掘和阐释传统节日蕴含的文化内涵,通过创意设计,促进非遗的节庆、民俗与旅游休闲结合,形成非遗节庆品牌。六石街道吴良村就以老街为载体,恢复传统业态和传统民俗,复建“吴良酱坊”,建设布鞋博物馆,实现非遗活化,使传统工艺、传统民俗与当地的共享田园良性互动,促进了文旅融合发展。

  “非遗助力共同富裕,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市文广旅体局局长葛伟英指出,随着非遗保护融入国家重大战略,非遗在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将愈加彰显。因此,我市将重新审视非遗传承发展的使命,发挥非遗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作用,将非遗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农耕文化保护、城市建设更好地结合,使非遗保护进一步契合国家战略和中心工作,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满足民众高品质生活需求。AYX爱游戏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