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沉稳的灰色魅力——赏析客家民居石雕花窗艺术AYX爱游戏

2023-09-13 03:09:16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客家人因其迁移的历史和居住地的地理特点,皆聚族而居,其民居建筑特色非常显著。客家传统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历来为世人称道,被人们誉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支奇葩”。也有学者称之为“无与伦比的、神话般的山村建筑”。客家民居具有独特的民系和地域特色。这种特色与客家民性、客家精神密切相关。客家先民从灿烂的中华文明的发源地——黄河、江淮流域辗转南迁,先在闽、粤、赣交界地区聚居,逐渐向南乃至海外播衍。经历了一千多年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有着显著特点的客家文化,典型体现在她风格独特的传统民居建筑中。

  客家传统民居的外形特征主要以圆形土楼、半圆形围龙屋、方形四角楼等为代表,大多是一种以围堡式大屋为中心的聚族民居。

  从外部看,传统客家民居方、圆简洁,表现出一种沉稳、冷淡的灰色魅力。方的棱角分明,左右对称,气势宏伟,庄严肃穆。圆的线条简洁明了,厚实有力,坚固壮观,古朴典雅,聚式群居,便于防守自卫,具有很强的安全感。客家先民团结的精神也在客家民居建筑中体现得一览无余。客家民居把客家人的生产、生活都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社会。从内部看,半圆形的围龙屋中,有石柱雕联,石鼓承柱,雕梁画栋;有天井、花园、盆景、鱼池等,美不胜收。从整体看,院落具有内向性的品格,它对外是封闭的,对内却是开放的,体现为一种含蓄之美。

  围龙屋、方楼、四角楼等形式的客家民居,房屋布局是以传统的上下厅(堂)、两横屋、外加半圆形、方形围屋为特点。雕刻艺术在围龙屋、方楼、四角楼中被普遍应用,是客家传统民居最常用的装饰形式。正是这些装饰,使得这些客家民居别具特色。

  客家传统民居雕刻装饰包括木雕与石雕。其中,石雕花窗是围龙屋、方楼、四角楼等客家民居必不可少的装饰。行走在客家乡村,还能看到不少有百年历史的客家传统民居,而起通风透气作用的石窗通常保留完好,是民居精美的构建之一。

  事实上,客家人常用的石雕制品很多,在民居装饰、日用加工工具两方面就占有很大比重。民居石雕装饰有石门、石鼓、石窗、石梁、墙裙、墙基、门楣、石柱、牌坊、石狮等,日用加工工具有石磨、石盆、石盅杵等。石雕艺术在客家民居、桥梁、公共场所装饰美化方面一直流传至今。石雕花窗是客家传统民居中的一个亮点。

  石雕花窗普遍用于客家民居的外墙,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点。其一是因为木质的特点,木雕建筑与装饰容易腐朽、虫蛀,特别是外墙的窗户,要经受风吹雨淋,不能保存很长时间。因此,选择石雕窗户是必然。其二是因地制宜,客家普遍地处山区,石资源丰富,而且从事石业的人众多。客家地区粤东五华县就因石资源丰富,石业历史悠久,名师辈出,被称为“石匠之乡”。

  石雕花窗采用的石材多为麻石,也有青石和花岗岩石。过去,石雕工具十分简单,全是一锤一凿雕刻而成。客家民居中古朴而精美的石雕装饰,深刻地体现了石匠高超的雕刻技术和客家人吃苦耐劳的精神。

  客家传统民居石雕花窗由窗眉、窗台、两边夹石和窗棂(客家人俗称为“窗衣”)几部分组成,上端窗眉石和下端窗台石的中间都凿有凹槽,一寸厚的窗棂镶入槽内被夹紧夹牢固。制作石窗最耗时的也就是窗棂部分,上面的图案全凭钢刀、钢凿等工具精雕细刻而成。

  石雕花窗的样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造型简单的石雕窗户,几乎没什么图案,只用几截方形石条竖着排放而成,整扇窗均采用垂直线形,石条和缝隙均等,约5厘米,窗户的边框作作浅浮雕装饰,可以用于外墙,也可以用于内墙。放置墙比较低的位置,里面还配有推拉的木栓,人们可以用来开关窗户。这种雕窗比较朴素,制作相对较简单,也相对价廉一些。另一种则整扇窗都是石雕,主要通过镂雕中的镂空来通风透气,通常称之为石雕花窗,这种石雕花窗主要用在民居的外墙。

  从窗棂的内容上看,又分两种,一种是以文字为图案,如“囍”“福”“万”等字,也有一些是根据民居的楼名设计的文字图案。另一种是以铜钱、如意、莲花等吉祥物为图案。这些内容都寓意深刻。

  例如,以“万”字为形的花窗,在民间家居文化的景观中,“万”字最富有吉祥图案的审美意义。在我国唐代,武则天于公元693年把佛教中的“卍”符号定读为“万”音,通行的说法是这个符号本是佛祖释迦牟尼胸部所现的“瑞相”,具有“万德吉祥”的含义。[iii]在佛教教义中,“卍”用来表示“十方”,即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等10个方位。象征佛法广布,完满具足。荣格心理学派则认为,“卍”即“日轮”是最早的曼陀拉,意指凡具有以同心样式排列成的或呈辐射状,球形状样式的具有魔力性质的图形。我国佛经、寺庙、佛教造像中这个符号多写作“卍”,因此约定俗成,以此作为国内标准的“万”字吉祥符。突现的主题是与万字有关的文化意象解读,如万事如意、万事大吉、万寿无疆、万象更新等,都可以从这幅万花窗中得到意会。“卍”图案在民间也是象征吉祥的一种装饰图案,将它画在房门上,意为抵挡邪恶,驱逐病魔。民间建筑中的窗格采用万字符花样,灵动的“万”字,给固定的窗户增加了动态美,还有无穷无尽的回环美。加上疏密有序的万字窗花相隔出的空间,正好对室内采光通风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

  又如“福”字为形的花窗。儒家经典《尚书》阐释了“福”字的含义:一是长寿,二是富有,三是康宁,四是具有美德,五是老有善终。“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倒)”“福气已到(倒)”。在现在的老百姓心目中,人不愁吃不愁喝,无忧无虑,身体健康,有喜爱有趣的工作,就是有“福”了。在民居的石雕花窗里镶嵌“福”字,不言而喻是“福”到此家,“福”存久远的意思。

  以双喜、如意、莲花、铜钱为图案的石雕花窗也比比皆是。喜字表示喜庆之意,双喜表示好事成双。如意:如意如意,如人之意。意即事事如意,心想事成。莲花称花中君子,莲花出于泥而不染,常与鱼和钱在一起,意为年年有余,年年发财之意。而以古钱币为题材的寓意更加有趣而深刻,“钱”与“前”字谐音,而且钱呈圆形,中间有孔眼,所以寓意为“眼前”,象征发财致富,就在眼前。

  客家传统民居中的石雕窗是石匠的纯手工活,图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窗棂是供石匠大胆发挥想象而进行艺术创作的领地。这些窗棂上的吉祥美好的文字与图案,寓意着人们共同的愿望,体现了客家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客家人造一座围龙屋,不但要在家供养着石匠、木工,还要供养泥水匠、瓦匠、油漆工和堪舆等几班师傅,短则几月,长则几年。所以,在过去,客家人造一座完整的围龙屋是非常的艰辛和不易的。特别是雕刻装饰,无论是石雕和木雕都需要很长时间来制作。

  每一扇石雕窗户都来之不易。房屋的主人请来的石匠及徒弟先要到石山采石制作石窗坯,再挑回家慢慢雕凿。通常,一扇普通的石窗要花三五天才能制作完成,雕凿时要特别细心,稍不注意不该崩脱的地方凿崩脱了,则前功尽弃,整块石窗棂也就报废了,只得又重来。当然,窗棂图案精美程度如何,主要取决于房屋的主人的家庭情况,若家庭殷实,凿制的石窗便显精美,制作的时间就更长。若家庭经济拮据,则图案相对较简单。

  客家民居建筑中的石雕花窗艺术不但具有实用性,且具有浓厚的装饰性,融装饰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客家人讲究实用,AYX爱游戏房屋外围墙上安放的多为石窗,一方面可以防火、防雨水侵蚀。另一方面是石雕牢固性强,可防盗。而屋内安放的多为木窗,这是考虑到木窗比石窗的制作成本相对要低,再者屋内也无放石窗的必要。旧时的客家社会还有种说法是“光厨暗间”即厨房要光华明亮,除安放的窗要大些外,瓦面还要放些透明玻璃瓦增光。[iv]而住人的房间要暗,是因为这样的环境才促进人的睡眠,故安放窗子较小,而且还要装配上可闩的木门窗,晚上可关严实。整个窗棂部分,主要形式是镂雕,镂空的地方正是窗户的通风透气功能。

  客家民居石雕花窗独具艺术特色,集中表现在图案装饰的古拙、雅致,并具有一定的意境,能反映与寄寓人们的各种思想和情感。大多以喜为格调,没有过多的深沉。在工艺制作的各种形式表现上,图案主体内容的样式有方有圆,其余部分多为方形石条纵横走向排列组成的图案,方形石条的大小与石条间空格大小一致,间距均匀,而方形石条的两边都凿有浅浅的凹形线,更显石窗的精雕细刻、繁缛富丽或古朴淡雅、简洁朴实的艺术特色,给居住者的生活增添了愉悦安详的气氛。而同时,石雕花窗又不同于一幅画、一瓶花的装饰及愉悦作用,它同时又是客家民居空间的分隔,采光,通风的重要内容。

  总的来说,客家石雕花窗的结构功能和装饰功能交合,体现出装饰性与实用性的高度统一,体现了客家建筑设计理念与民间石雕艺人的精湛工艺。同时,它也激发着当代人继承和发扬古老的客家民居文化和民间艺术,使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得以巩固和发展,以适应现代要求,不断满足与丰富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

搜索